今年80岁高龄的阳西籍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左文辑,1965年考入清华大学后,便留在北京投身前沿科技的学习与研究,此后回到阳江的次数寥寥无几。近日,他时隔8年重返故乡。从昔日的农家子弟,到成长为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左文辑的奋斗历程生动印证了“知识改变命运”,为广大青少年树立了榜样,引发了广泛关注。
1945年8月,左文辑出生于阳西程村镇,自幼学业优异,1962年从奋兴中学考入阳江一中,通过奋发求学,1965年成功考上清华大学。1979年,他跨专业报考清华大学导航与自动控制专业研究生,凭借扎实学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研究生毕业后,左文辑被分配至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在科研领域迅速崭露头角。多年来,左文辑长期定居北京,回乡的次数屈指可数。他说,上次回到家乡还是8年前,这次回来,对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感触尤为深刻。
中国科学院研究员 左文辑:我是地地道道阳西的老乡,从小在程村镇长大。这次回来,觉得阳西这个变化很大,家乡条件越来越好,各方面发展都比较好,高楼林立,人民生活水平也提高了,物质也丰富了。
左文辑教授对家乡的莘莘学子提出殷切期望,鼓励他们立志全面发展,追求卓越,将来能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科学院研究员 左文辑:现在当学生,主要就是应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还有就是要加强体育锻炼,注意培养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有创新的思维,讲究学习的方法,刻苦用功,争取考上好的学校,往后的理想抱负才有能力实现。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更多的985、双一流大学毕业的这种人才,将来为祖国更好地服务,为家乡服务。
三十余年科研生涯中,左文辑在地磁导航理论与技术上取得开创性突破,空中导航误差控制在10米内,水下地磁导航与其他导航方式融合使用,精度达3米。未来结合量子磁力仪等技术,复杂环境定位误差有望稳定在“米级”。
退休后,他仍关注该领域发展,认为随着与人工智能融合及新技术应用,地磁导航精度将进一步提升,为我国国防、经济、民用等领域贡献更大力量。
县领导杨翔伟一行专程前往江城区看望慰问了左教授,对其科研成就表示敬意,并希望家乡青少年以左教授为榜样,用知识改变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