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切入口狠抓作风建设,徙木立信、久久为功,推动党风政风焕然一新。人民法院作为政治机关,必须深刻把握作风建设的政治属性、长期属性、系统属性。益阳市大通湖区人民法院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审判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把党的领导最大政治优势转化为推动新时代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将政治建设贯穿作风教育始终,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把习关于作风建设和政法工作的重要讲话及指示批示等文件精神学习纳入党组会、支部会必学内容,通过政治轮训、专题党课、案例警示等形式,引导干警从党性修养高度检视作风问题。创新“政治+业务”融合培训模式,设立政治理论应知应会测试制度,将党章党规党纪学习融入“三会一课”,组织干警开展“作风体检”对照检查,在民主生活会中深挖思想根源。以“党建+审执”品牌创建为抓手,将作风表现纳入党支部书记述职评议和党员积分管理,让每名干警都成为作风建设的鲜活标杆。
紧扣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要求,建立作风建设“问题导向”研判体系。聚焦“三高四新”战略实施中的司法需求,以涉企案件超期审理、民生案件消极执行等具体问题为突破口,开展专项司法作风整治。要依托全国法院“一张网”系统,优化办文办会流程,为一线法官减负赋能,确保司法服务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构建“案件质量+司法作风”融合评查机制,在案件评查中同步检查庭审规范、工作纪律等问题。运用大数据分析信访举报、廉政回访数据,对违规吃喝、收受礼金等隐形变异问题早预警、早处理,推动作风整治由“事后追责”向“事前预防”转变。
主动接受监督,构建人大政协、检察机关、人民群众协同监督格局。人大政协监督方面,健全“年度报告+专题汇报”制度,邀请代表委员旁听庭审、参与执行,通过“法院开放日”、座谈会等形式听取意见建议,将监督成果转化为改进工作的具体举措。检察监督协作方面,健全法律监督联席会议制度,对刑事审判、执行活动开展联合检查,针对发现问题共同制定整改方案,推动司法程序规范化。群众监督渠道方面,畅通“线上线下”监督路径,在官网、微信公众号开设“作风监督”专栏,整合举报电话、实体信箱等传统渠道,借力新媒体平台拓展监督维度,以公开促公正、以监督促规范,切实将社会监督转化为提升司法公信力的内生动力。
完善“差异化+全覆盖”考核评价体系,在共性指标基础上,针对员额法官、司法辅助人员、聘用制人员设定个性指标,将工作纪律、廉洁自律、办案质效等作风表现纳入绩效考核重点内容,提高考评权重。建立考评结果“反馈-整改-提升”闭环机制,对排名靠后的干警开展谈心谈话,对先进典型予以表彰奖励,让考评与职级晋升、评优评先直接挂钩。开展作风赋能成长“三阶淬炼”计划,基层干部轮岗锻炼+“导师帮带”、中层干部项目攻坚+跨部门协作、领导干部战略研讨+高端研修,精准培育提升法院队伍战斗力。并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原则,完善容错纠错机制,既严查作风问题又保护干事热情,深挖作风建设内生动力。
作风建设是法院工作的“生命线”,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益阳市大通湖区人民法院将以钉钉子精神持续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坚决落实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和《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审判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始终坚持严的基调管院治警不放松,自觉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以优良作风保障公平正义,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司法服务。